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独有的、在地方法规中设立的一个建筑保护级别,由市政府批准公布,具有法律地位。优秀历史建筑一般指年代并不久远,建成30年以上、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突出的建筑,或是反映上海地域历史、文化或是某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或是一个产业时代的代表建筑。
上海有许多近现代建筑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有银行、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如中国银行、和平饭店、理工大学、政法大学、上海中学、华山医院、中央商场等; 各国地域风格的特色居住建筑,如新康花园、步高里、宋庆龄故居等;还有在我国和上海产业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各类工厂仓库等建筑,如福兴面粉厂、国棉十七厂等。
今后,上海的每一幢优秀历史建筑都将拥有自己的专属档案。
昨日,从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上海将在长宁、徐汇试点的基础上,全力开展“一房一册”普查和保护指南编制等基础性工作,明确保护内容和要求,告知产权人、使用人并接受社会监督。
据介绍,市区各级历史建筑保护管理部门将积极研究、探索新常态下历史建筑遗产的更新利用和保护管理新机制,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水平。目前,徐汇、黄浦、浦东新区都相继成立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其他各区县也将陆续成立历保委,规划、文物、房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机构、充实保护管理人员、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建立保护管理新机制。同时,各区县政府还将通过把历史建筑日常监管和巡查纳入网格化管理,发挥联动优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劝阻、及时处置。
此外,本市还将积极鼓励、发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之中,具体包括: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动市民广泛参与等,并以此促进历史建筑依法使用、有效保护;强化保护建筑技术研究和应用,扩大宣传,加大保护技术的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