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商周遗址位于董家林村、黄土坡村一带,京(北京)广(广州)铁路两侧,距市区43公里,范围包括琉璃河北部的洄城、刘李店、董家林、黄土坡、立教、庄头等村。
琉璃河商周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包含居住址、古城址和墓葬区3部分遗存。这处古文化遗址从70年代初开始发掘,通过对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研究,认定属商周二代的古文化遗存。
琉璃河商周遗址规模宏大,共分居住处、古城址、墓葬区3部分。居住址发现商周时代人们居住过的房基,用过的窖穴、陶窑等,并发现一些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其中有陶器、陶灶、石器、蚌器和骨角器等。古城址位于琉璃河商周遗址董家林村北部和东、西两边,城墙为黄土夯筑,北墙长800余米,东墙和西墙分别探出300米。城墙宽为10米左右,城墙底部有浅槽,主城墙下部两侧有“护坡”,城外有壕。是北京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及文化有重要价值。墓葬区已发掘了大、中、小型墓葬3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按照墓葬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墓葬的基本特征是:中、小型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四周一般有熟土二层台,坑底置棺停,大型墓墓室部分亦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一般带有二条墓道,个别的带有四条墓道,坑底木停保存较好。
在已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中,值得注意的是青铜器“复尊”、“伯矩鬲”。“伯距鬲”是伯矩为纪念燕侯的赏赐而作,器身各部均以牛头纹做装饰,造型别致,精巧华丽、纹饰生动、在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上,都具有很高水平,是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堇鼎”是253号墓出土的,高62厘米,重41.5公斤,是北京地区目前发现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器内壁铸铭文26字,记述堇奉郾侯之命,前往宗周向太保贡献食物,受到太保的赏赐,这与文献记载一致,反映出燕国受封,与周王室的关系。出土器物中还有玉器、漆器等,玉器制作,表现了商代的琢玉工艺水平。
1988年琉璃河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2002年被评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