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滴水成冰”,1月6日进入“小寒”节气,也就是说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尽管越发寒冷,但春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开始逐渐准备起年货,但同时也别忽略了“小寒”节气的重要性哦!
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提到了小寒,说是小寒位于“二九”的最后几天,小寒之后进入“三九”,并且又与夏季的“小暑”对应,所以这一节气便叫做“小寒”。
“小寒”就像大寒、小暑、大暑一样,表示气温冷暖变化,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大寒,滴水成冰”都是形容小寒的寒冷。通常进入小寒后,北京地区的气温大致会在一5℃上下,而东北地区自然更是冰雪世界一般,已然是严冬风貌。
小寒节气十分寒冷,此时南北地区的生活习俗有所不同,比如农活上,北方人的地里已经没有农活可干,进入了歇冬阶段。但也不是在家里闲呆着,大家会准备菜窖,做好畜舍保暖等工作,因为在过去,家里的牛马牲畜可是生产主力,一定要养护好。南方人民过小寒要做好帮助农作物温暖过冬的工作,比如在地里洒草木灰等。
在小寒节气里,人们除了要做好这些日常工作外,还要准备过大年。进入小寒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人们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各种年货要陆续备齐,窗花、春联、鞭炮等一个不能少。不过一提到过大年,即使小寒再寒冷,也会觉得心里暖暖的。